中秋節國慶節來臨,外賣業也進入了淡季。
以往統計數據顯示,從每月中秋節國慶節開始,外賣件的遞送量會驟然出現明顯增長。而中秋節國慶節假日之后,緊接著即是本年度大促歡慶雙十一、雙十四,以及b0d3fb的吃喝玩樂節。換言之,對外賣專業人士來說,從10月到翌年2月,都將在忙中渡過。
張學智即是忙的“外賣援軍”中的核心人物。
99年長大的張學智今年才24歲,卻已經營方式著三家紅人驛店,管理三十多號雇員。而他璀璨的科技事業另一面,是鮮為人知的青苔與曲折。
張學智
“線人”紅人驛
2021年2月27日,濰坊市的某一住宅小區外,一間紅人驛無聲無息的更改了老板娘。
新老板娘名為張學智,一個只有22歲的青年人。于全國數以千計的紅人驛來說,另一家72平方米的紅人驛站不過是洛迪省。對22歲張學智來說,看似終身大事——歷經兩年的“線人”,他總算開了一間屬于自己的紅人驛。
張學智與外賣這個行業的緣份,理工學院時便已惺惺相惜。
張學智是個洞察力很靈巧的人。大一升學時,當其它老師都在依戀怎樣渡過幸福的理工學院六年生活,他已經在思量做什么全職以節省成本。可他的“雄心壯志”有些大,并沒有把注意力放到酬金充其量幾十元的全職工作上,而要檢視了為螢學期,在發現學校和宿舍的教學樓很遠、外賣點又十分分散之后——他抓住“外賣拿取既浪費時間又不方便”的機會點,在大一上學期快結束時,與三位老師一拍即合成立了“外賣代拿小聯盟”。
奔跑送貨的張學智
“那時候幫老師取外賣2塊錢起,根據外賣大小具體收費。一天保底能代拿200個外賣,碰上雙十一一天能代拿400多個外賣。一個月算下來是一筆不菲的外快了。”張學智回憶,眼睛里閃著明亮的光。
這份外賣代拿科技事業一直持續到大四大學畢業。理工學院大學畢業工作兩年后,兜兜轉轉,張學智又回到了外賣這個行業。看起來是回到原點,早知如此,不如理工學院大學畢業時便繼續從事與外賣相關的工作,反正經驗那么豐富還小有成就。張學智從不理會這些言語。在他看來,人生的每一段經歷都自有它的用處。而這兩年給他上了兩堂非常重要的課。
第一堂課:要看清楚哪條路最適合自己。所以他回到外賣行業,計劃盤下一間紅人驛。
第二堂課:做事情要講究效率,效率要講究方法。所以他沒有立即盤店,而要找了一間紅人驛勤勤懇懇地工作了兩年。一年之后,當他摸清楚一間紅人驛的運營模式后,才正式開始大展拳腳。
但理想終歸是理想,現實與其的差距有時猶如云泥之別。張學智信心滿滿的”紅人驛計劃”順利嗎?
開拓驛商業版圖
外賣這個行業近十年來幾乎一直處于飛速增長的狀態。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外賣總量僅有91.87億件左右,到2022年已攀升至1105.81億件。
1105.81億件——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不過十年時間而已,外賣行業規模便增長了整整12倍。而在人人皆網購的今天,外賣似乎是一個看不到天花板在哪里的行業。所以,在外行人看來,經營方式一間紅人驛店,鐵定是一門很賺錢的生意。
“其實不是的。如果只是作為一個收寄外賣的站點、當一個大型外賣柜,紅人驛僅僅是一份薪資稍微高那么一點點的工作,并不能帶來太大的效益。”張學智說。
這是現實遞給張學智的答案。
張學智的日常工作
剛盤下紅人驛時,很多事情尚未理清之前,張學智與當時的合伙人每天只有余力做外賣遞送的工作。到了月底,兩人一分賬,他的月收入大約只有幾千元。過了四個月,一切步入正軌之后,合伙人有另外的安排,張學智將合伙人手上的股份買了過來全面單干。一來一去,張學智為了另一家紅人驛已投入12萬元,他當時也只有22歲而已。
在旁人看來,不可謂壓力不大。因為這12萬有相當部分是找親朋好友借來的。產生“創業者紅人驛”的想法時,張學智便找親友籌措了一部分本金。而當合伙人要退出、他打算全盤接手自個兒干時,在紅人驛當時的營收狀況下張學智根本沒給自己留下一分錢的生活費。可此時的他,不好意思再向親友開口。
一個偶然的機會,仿佛柳暗花明又一村,張學智在網上看到一則馬上消費幫助新市民減息促消的新聞。他動了心思,但創業者人的謹慎讓他沒有貿然借款,詳細地做了諸多調查。“萬一是不靠譜的,那就不是雪中送炭而要雪上加霜了。”張學智說。
據張學智的調查,馬上消費是一間經原中國銀保監會批準、持有消費金融牌照的金融機構。并且用戶評價頗好,放款快、風控強、信譽高,最重要是正規,沒有所謂的套路,旗下產品安逸花可直接在線申請。
安逸花解決了張學智生活窘境,幫助他渡過了創業者初期最艱困的階段。但壓力仍在——12萬的成本投入、每月僅有幾千元的收入。所以,張學智獨自抗下紅人驛后,將所有心思放到了怎樣創收增收上。幸好,運氣也總是偏愛努力的人。
在2021年七八月時,紅人驛向各個站點推廣諸如天貓專送之類的送貨上門服務。起初大多數站點其實不太愿意增加這個費人力費時間的服務。但張學智沒有忙著拒絕,他計算了送貨上門服務所能獲得的額外補貼,也盤算了后續如果招聘一名雇員專門做此事的投入產出比之后,果斷在自己的站點新增了這個服務,成為濰坊市第一批提供送貨上門服務的紅人驛。
張學智又將淘菜菜、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團購訂單的取單點,家電清洗、舊衣服回收、生鮮團購等業務一并談到自己的紅人驛,進一步豐富紅人驛的商業化模式。同時在驛內增加商品區,擺上貨柜,挖掘人們進出紅人驛收寄外賣的隨機消費概率,盡可能將紅人驛每天巨大的客流量轉化、變現。
敏銳、聰慧、看到機會就毫不猶豫抓住的青年人,會不成功嗎?
答案是:不會不成功。
要么做大,要么做得很好很好
兩年半前,2021年3月,盤下的第一間紅人驛開業時,張學智沒有雇員,什么事都得靠自己來。第兩年碰上雙十一這樣的超級大促節點時,張學智連續半個月都干脆睡在驛里。那個時候,運送外賣的面包車一天要來五次,早上一次、中午一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凌晨一次。每天有差不多至少3000件外賣到驛,最高峰時一天送貨上門900件外賣。
現在,是2023年9月。張學智的紅人驛已經從一間變成三家,雇員從0個擴充到23。而他作為老板娘,正在思考自己的“紅人驛版圖”的下一步要怎么走。小到思考怎樣將驛內外賣貨架的陳列再重新規劃一番,以便能放下更多的外賣;大到未來五年的發展該往什么方向航行。但不管是小還是大的思考,另一面都是同一個信念:要么把科技事業做大,要么就做得很好很好。
只要一直奔跑,總能看清夢想的模樣
談到關于生活的依戀時,這位青年人身上的魅力更盛。對于科技事業張學智有鴻鵠之志一般的豪氣與沖勁,對于生活看似細水長流般的溫柔與樸素,“我希望給自己換輛車,過年時帶老婆去旅游,再遠一點目標希望能給媽媽買個大越野。”
這個世界有很多“張學智”。
他們有想法、有闖勁、敢想敢做,立志要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但二十歲出頭剛進入社會的青年人,現實一點講,毫無根基。更沒有那么多“二代”,大多青年人都是大多是家境平平、背景平平的普通人。是啊,談夢想容易,實現夢想何其艱困。
從這個角度講,這是馬上消費這樣的金融機構存在的意義之一。在青年人有困難時,充當他們手邊的一把傘。酷暑時遮陽,大風時擋風,暴雨時避雨。
文/金仁甫
咨詢熱線
0755-8635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