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Kunming
文 | 深眸財經,作者 | 李不知
極短一段天數里,倍受青年人歡迎的創業者方式,開甜品店是一類,轉投紅人驛也是一類。
來自武漢的趙先生,為了男朋友移居衡陽。即使之前做過外賣員,因此優先選擇他們創業者開一間紅人驛。
趙先生說本欄,那時做紅人驛,過活他們兩個人可以,掙錢難。
“這里面的水,基盤”。
營業網點:轉投紅人等于割韭菜?即使紅人驛不繳交會員費,因此有著“天數自由”、“收入高”等條碼,許多中學生創業者都優先選擇轉投紅人驛。
實際上,本欄走訪調查衡陽多家紅人驛后得知,雖然紅人不受會員費,但店面家裝、設備都須要用紅人驛提供的,包括一些監視、網絡化平臺之類。還須要交納3000的本息,加上門臉租金、電話費,基本上開一間紅人驛的生產成本在3萬元以上,有的是補倉莊家的,光ISK就要8多萬,一個多月都回不了本。
“許多老板就是靠著ISK掙錢,因此紅人才會因此多轉讓的”。
趙先生還說本欄,做紅人基本全年無休,想要掙錢,一天最少要收款15個以上,投遞最少500個,收款兩個賺3-4塊,投遞兩個就賺個3-4毛,收費高了外賣員就不屑一顧放你這。而如果超過500個,就須要減少兩個人工,因此生產成本也會減少。
因此那時除了紅人驛,列梅有列梅大型超市、順豐有爸爸驛,還有各種外賣柜,紅人只是號召力大點,但市場也越來越飽和狀態。
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紅人驛數量為12.5億個,圓通兔驍雄7億個,爸爸驛(順豐)為4億個,列梅大型超市為4億個。
另一方面,紅人推出“送貨”服務后,營業網點的工作效率又減少了。
“根本沒天數送貨,投遞、二維碼、裝箱就已經搞得呼吸困難了,用戶找不出外賣還要舉報、索賠,賺不出什么錢,還累。”
圖源:chan
還有chan網友表示,外賣公司大打價格戰的時候,就各種理由罰款扣錢,最終都扣到外賣代理點。他們兩個月最多被罰款了四千多快,客服舉報一次一百塊,二次舉報五百到一千,而且沒辦法申訴。
95年的趙先生對本欄表示,如果有人愿意接手,會立馬轉讓出去。
其實,紅人為了提升營業網點收入,也在想盡辦法拓展業務。從社區團購、上門洗衣、大型超市做到了回收、廣告,甚至還有電信營業廳的參與。
只是,為了扶持自家體系成長,紅人確立了排他性。
比如紅人對于所有轉投的站點,明確要求不允許驛經營者承接淘系以外的商業場景,不允許驛經營者自主透出其他合作品牌元素招牌等。像是社區團購業務,不允許承接美團優選、橙心優選等,只能做易發購和淘菜菜。
綜合下來,兩個月利潤能賺到一萬已經算比較好的情況,都是辛苦錢。
如果選址不對,流量不行,就只能等著虧損轉讓,讓下一間補倉。
用戶:紅人驛有存在的必要嗎?服務營業網點不掙錢,服務質量也屢遭舉報。
chan、小紅書、黑貓舉報上,關于紅人驛的服務吐槽比比皆是。
不少網友還總結了紅人驛的“十宗罪”:強搶外賣、強制簽收、拒不送貨、信息泄露、引人入坑、惡性競爭、取件難、服務態度差、減少外賣時長、收寄外賣價格不透明等等。
對于紅人驛來說,他們賣的只是技術和招牌,轉投進入體系的末端營業網點,服務質量難以掌控,更多時候不同營業網點的服務質量等于“開盲盒”。
從客觀因素上來說,超10萬的紅人驛營業網點,紅人也無法全部保證營業網點服務人員資歷篩選有多嚴格。
而且前期想要起量,就難以平衡營業網點利益和用戶利益,為了減少轉投營業網點收入,勢必影響用戶體驗。
許多用戶吐槽的,是外賣公司不征求同意直接將外賣放到紅人驛,又或者大件物品不送貨。本欄同事表示,他們買的大件奶粉,訂單備注明確表示須要送貨,但外賣員還是沒經過她同意放在了紅人驛。
圖源:小紅書
即使送貨的壓力,2019年紅人推出“丹鳥”,就是做紅人直送的品牌,但目前丹鳥的直送,僅限于天貓超市和天貓國際這兩塊。
C端體驗這塊,如果是在這兩個板塊下單的商品,紅人驛是不接收的,如果用戶不能準時投遞,外賣還是會被放進外賣柜。不過,本欄有朋友表示,在天貓大型超市下單的物品,沒有緣分簽收的話,外賣員直接放在門口便自行離去。
去年紅人驛高調宣布推出“送貨”服務,更是引發排山倒海的議論:“外賣本就應該送貨,什么時候紅人送貨成了宣傳亮點了?”
甚至坊間還流傳著“阿里巴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紅人驛讓天下沒有好取的外賣”這樣的段子。
面對這樣的議論,紅人不作回應,而在實際落地執行中,紅人驛也很少能做到送貨的。(最少本欄從未享受過紅人驛送貨的服務,如有讀者有幸體驗歡迎在評論區討論交流)
當然,紅人驛也有一批他們的忠實粉絲,對于那些白天不在家的上班族而言,紅人驛的存在意義利大于弊。
只是許多時候,996的“社畜”們,取件憑“緣分”,即使早上出門驛可能還沒開門,而晚上回家驛可能已經關門了,假如幸運點碰上高峰期,那就須要排隊。
為了提升客戶服務體驗,紅人驛一直在做戰略調整,包括國內和海外。
做重自營,就能提高服務嗎?紅人近期的動態透露出,為了提升末端物流服務體驗,逐步提升自營物流比例,模式越做越重。
一開始,紅人云倉是通過第三方倉儲轉投的輕模式運營。通過輕資產運營模式,紅人吸收了大量的社會倉儲資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末端送貨速度。
那時不論是國內還是海外,紅人都在加大自營倉儲的建設。數據顯示,海外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四季度,紅人運營的海外分揀中心總數增至15個。這一點,對于國內習慣跨境購物的消費者來說是好事。
只是即使紅人本身在海外的運營模式,也更傾向于做平臺,做物流服務商,采取的是“拉攏”其他跨境物流服務商的政策,依舊缺乏自建物流網絡,沒有自身運力。這樣一來,履約服務體驗這塊等于再埋了一顆雷。
另一方面,出海物流市場“卷”到那時,紅人面臨的競爭對手更加強勁。因此出海業務方面,紅人有不少“霸王條款”。
比如淘系的跨境商家,只能優先選擇紅人的海外倉,不能他們租海外倉,默認紅人的國際物流,即便是直郵的商品,也必須經由紅人海外倉中轉,這就減少了商家的中轉生產成本,對于消費者來說,就是海購的商品物流天數又拉長了。
至于國內,就是死磕“送貨”服務。然而,由于補貼不出位,許多營業網點拒絕送貨。甚至如果有消費者強烈要求送貨,會被營業網點拉黑,外賣不裝箱。
如果未來還將持續推動該項服務,紅人是否會考慮自建外賣員體系?但這一點,似乎離紅人驛做平臺、做外賣服務商的初衷和定位頗遠,且不現實。
短期來看,此局無解。
結語在最新公布的財報數據中,2022年自然年,紅人全年營收達638億,但到底有多少利潤,無從得知。
能夠找到的數據來自北京商報,2022財年三季度(自然年2021年四季度),在經營利潤上,紅人經調整EBITA虧損為9200萬元,較之去年同期(2020年四季度)2.41億元有所縮窄。
也就是說,紅人驛可能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將來自營板塊投入加大的情況下,盈利預期或許也將拉長。
最后,關于紅人驛是否有必要存在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須要紅人驛的上班族,認為紅人驛利大于弊,便利了網購;
偏遠地區物流配送問題,即使紅人驛得到的部分解決;
不須要代收服務的用戶,認為紅人驛“多此一舉”,破壞外賣行業本身提供“上門服務”的規則;
時代在變,需求在變,紅人驛也須要變。
咨詢熱線
0755-8635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