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的國慶節假日應該是不全是的。
截止9月30日尾盤,長安汽車股價只算出27.8元,較2021年10月69.8元的歷史最高峰,漲幅超過60%,總市值暴增高達4000億元。當中不須建有本土市場資金流動性和投資者情緒的因素,但更來源于長安汽車艱困的現實生活。
目前,長安汽車還未公布9月產品銷售量,但薩德基8月上看,其8月銷售8.8萬部,較上年增長18.8%,但較7月的10.2萬部環比下降13.4%,1-8月產品銷售量約70.87萬部,日均產品銷售量嚴重不足10萬部,環比大幅下滑為9.61%,即使是9月產品銷售量能達到20萬部,也距190萬部的本年度目標相距100萬部,大體上早已可以一審長安汽車在2022年的失利。
汽車國際品牌的產品銷售量問題,資本市場一向對此高度脆弱,長安汽車在資本本土市場的失勢,正是長安汽車在消費本土市場失勢的真實寫照。
四大產品種類產品銷售量全面大幅下滑
長安汽車開始上坡路是有雙重原因的,創新力嚴重不足、過分倚賴H6國際品牌和H6H6的輸血能力、中低端產品彼時本土市場大浪淘沙壓制等都是軟肋。或者說,產品銷售量位數在當今社會環境里,更為寒酸罷了。
長安汽車母公司主要有四大國際品牌,分別為H6、WEY(魏牌)、捷達、笛卡兒和戰車。當中,長安汽車的銷售收入終極目標是公民SUV國際品牌H6,產品銷售量占趙靜儀達四成以上。
然而,從去年的數據上看,H6的產品銷售情況并不悲觀。截止8月,H6總計產品銷售40萬部,環比增加18.13%。8月次月,H6產品銷售5.04萬部,環比7月增加了1.1萬部,相比于曾經單周就買進8萬部H6H6的光輝勝率,難掩強勢反彈。
值得一提,去年6-7月,H6H6均沒能挽回國內SUV產品銷售量亞軍,長安汽車的宋系列產品車款早已扳平H6問鼎。
其他產品種類也是如此。
魏牌,以董事長魏建軍的姓氏命名,是長安汽車切入節能環保賽道的豪華SUV國際品牌,但2021年至2022年8月,月度產品銷售量都沒有突破過一萬部。2022年4月至今,月產品銷售量都在3000臺左右徘徊,且環比持續下降,8月僅售出3091臺,比上年增加31.4%。
戰車是長安汽車主攻20萬元以上的高端越野SUV國際品牌,2021年作為第四大國際品牌開始獨立運營,首年產品銷售量突破了10萬部。截止8月,2022年產品銷售量總計7.7萬部,平均每月一萬部上下。因為國際品牌剛剛起步,所以產品銷售量增幅的數據較大,但表現并不穩定,7月、8月環比連續出現大幅下滑,目前上看還難以撐起長安汽車的千億銷售收入,距長安汽車定下的“全球越野SUV第一國際品牌”目標更是有些遙遠。
笛卡兒國際品牌在2021年總計產品銷售量突破10萬部,超上年同期3倍,一度擠進節能環保汽車第一陣營。但隨著“偷換芯”的曝光,笛卡兒的產品銷售量增速幾乎停滯。誰也沒想到這個被魏建軍給予厚望的子國際品牌會在上升期失速,2023年產品銷售量百萬部的目標變得渺茫。
目前上看,還算保持著穩定產品銷售量的國際品牌是長安汽車起家的產品——捷達。2022年以來幾乎保持著每月一萬部以上的產品銷售量,6月還突破過2萬部,成為繼H6之后第二暢銷的國際品牌。 但總體而言,捷達的整體產品銷售量比不上SUV,拉動長安汽車跑起來的能力有限。
更難堪的是,在長安汽車大踏步滑坡的同時,其產品質量問題也開始被放到聚光燈下。
中國汽車消費網數據顯示,自去年10月起,長安汽車的投訴量開始位居前列,到去年1月時更是達到76起。此外,在黑貓投訴上,隨手一翻就能看到,關于長安汽車諸如交車拖延、質量問題、訴求無人過問等情況存在,當中最為矚目的當屬歐拉“換芯門”。“笛卡兒等維權事件對口碑影響很大,本身就是欺騙消費者,發現問題后卻未及時補救。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一旦出現問題,用戶會很快改變態度”,業內人士表示。
燃油熄火,高端不硬,電動不香,長安汽車的現狀實在不容悲觀。
財報水分受質疑
當燈光聚焦,所有細節都顯露無疑,長安汽車的2022年中期財報就被掀個底朝天。
從財報上看,長安汽車是僅有的、實現銷售收入凈利雙增長的三家車企之一,銷售收入達621.34億元,環比增長0.33%;凈利55.92億元,環比增長58.72%。
這很有意思。股價大幅震蕩,產品銷售量下降卻銷售收入上升,在矛盾的表象之下,長安汽車是如何做到的呢?
2022年上半年,長安汽車的歸屬凈利潤為56億元,環比增長58.72%,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降至20.59億元,環比下降27.56%。換言之,非經常性損益在報告期內為長安汽車提供了高達約36億元的凈利潤,甚至超過了主營業務的貢獻。 對比上年,非經常性損益僅有6.87億元。
翻閱財報可知,2022年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政府補助達到10.72億元,較上年翻番,增加了5.3億元。更夸張的是,匯率損益直接貢獻了26.74億元。這二者相加就比上年多了30多億元。
如果剔除掉外幣匯率異常波動的影響,長安汽車2022年上半年的凈利率實際僅為4.7%,為近7個報告期內最低水平。
也就是說,長安汽車的主要盈利方式是靠匯率,這在實體制造業中是極其罕見的。
而且,專業人士還認為,長安汽車財報的“水分”可能還不止于此。 研究發現,2017年(含)之前,長安汽車的研發投入在財報上是全額計入當期損益的。雖然這樣費用化會抵減一部分利潤,但財報數據更為真實。
但自2018年后,長安汽車在攤銷項中增加了非專利技術,對于部分研發支出進行了資本化處理。2021年,長安汽車的研發投入資本化比重已上升至63.95%,90.67億元的研發總投入,僅有32.69億元計入了當期費用。
如果沒有這項“技術調整”,長安汽車的凈利潤恐怕早已變負。這或許是長安汽車維護國際品牌的無奈之舉,但依然難以掩蓋其自身早已陷入盈利能力下行的困境。
節能環保轉型之路何其艱困
“長安汽車挺得過明年嗎?”在企業30周年之際,長安汽車掌門人魏建軍提出這看似戲虐之言的問題,還以自己為主角拍攝了一個短片。
也許,彼時魏建軍的表達是在向下屬們傳遞危機感,以便催人奮進。但如今上看,他的這段話早已成為了對長安汽車發展現狀的精準預言。
面對危機,長安汽車需要新的故事情節,尤其在節能環保大勢之下,作為傳統燃油汽車的一員,“H6神話”已很難再延續。長安汽車接下來的著力重點,應是在節能環保領域復制新的“H6神話”。
8月以來,長城H6早已舉辦了兩場重要發布會,宣誓了其全面節能環保化的決心。8月22日,H6在北京水立方舉辦節能環保戰略發布會,長城官方通稿稱其為“吹響全面新能轉型號角”。根據當天透露的信息,到2025年,H6國際品牌新能源汽車產品銷售量占比將達80%;2030年,H6國際品牌將停售燃油車。“節能環保SUV專家”的全新定位也在當天公布。
9月28日,H6又舉辦了一場線上發布會,正式推出新H6H6混動版,當中DHT版起售價14.98萬,插混版本起售價加16.88萬公里,直接對標長安汽車宋。
但長城的覺醒顯然有些太晚。它目前只有笛卡兒好貓這一款車在女性本土市場大賣,高端本土市場近乎空白,被予以眾望的魏牌在8月產品銷售量僅有3000臺。長城目前的策略是,越過最激烈的20-30萬價位,推出40萬以上車款。但長城本身的國際品牌力,顯然還嚴重不足以支撐這條路線。
不過長安汽車既然作為跟隨者,自然沒有放棄節能環保汽車的打算,除了笛卡兒之外,還打出了光束、沙龍兩張純電牌。
光束是與寶馬合資的純電國際品牌,2020年6月工廠開始施工,目前還未生產。沙龍則是全新孵化的高端國際品牌,主攻40-80萬元價格區間的豪華純電本土市場。長安汽車表示,沙龍開辟了汽車行業“機甲科技產品種類”先河, 未來將覆蓋轎車、SUV、轎跑等全產品種類機甲產品。
只是,本土市場是否又會給長城時間呢?
現如今,對節能環保汽車產品銷售量的爭奪越發激烈,長安汽車早已實現供應鏈高度自主化,特斯拉在中高端本土市場上一騎絕塵,“蔚小理”等造車新秀加速奔跑,就連百度、小米、華為等互聯網大廠也都加入了戰局。
資本本土市場不會為任何人停留,落后就意味著被拋棄,轉型節能環保車對所有傳統車企都是巨大的挑戰。這一次,魏建軍和他的長城帝國,還有什么樣的故事情節可講,可能才是最大的挑戰。(采寫 |汽車有智慧 火焱)
咨詢熱線
0755-8635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