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公司應選擇注冊資本的數量。實收制改為認購制后,似乎感覺不到注冊資本的數量有什么區別,只是一個數字。真的是這樣嗎?
注冊資本又稱法定資本,是公司章程規定的全體股東或者發起人認購的出資額或者認購的股本總額,并依法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只要公司注冊,注冊資本的數額就可以在營業執照上看到。
公司注冊要花多少錢?很多人心里都有這樣一個疑問,這是2014年前實施的政策-實收制度,現已實施認購制度。認購制度一般是指股東在營業執照上認購的出資額,但不強迫你證明你現在有這么多錢,然后設定一個期限,分期付款。股東也可以獨立約定出資方式和出資期限,需要在公司章程中記錄。
看來訂閱制度的實施降低了注冊公司的門檻,但注冊資本的多少真的無所謂嗎?當然不是。注冊資本的多少決定了公司將來要承擔多少責任。例如,注冊資本為10萬,公司對外債務為50萬。如果你不能繼續經營,你可以申請破產。公司的責任是10萬。為什么不是50萬?因為我們注冊的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體現在注冊資本的數量上,最終的法律責任是多少!若注冊資本為100萬,則公司對外債務在法律責任范圍內的50萬,應當償還。
這樣就可以看出注冊資本的差距。!注冊資本將實收制度改為認購制度有很多好處。例如,無需閑置注冊資本,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運營效率,降低開辦公司的門檻和成本,吸引更多的企業家,激活市場。
希望這份文案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你也可以收集或關注泰正財稅了解更多信息!
咨詢熱線
0755-8635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