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創始人把公司的注冊資本弄成了5000萬,其實中間已經發現了問題,我唇槍舌戰了創始人和其注冊會計師朋友,都沒有特別重視,反而落下個“格局不大”的評價。中途也有資本顧問FA提出了風險,建議修改,2次說要修改回200萬,還要說服股東修改,有些股東不能理解,加上融資不太順利,導致最終也沒有修改。中途,那個注冊會計師朋友也溫和地提出可以修改,但是作為朋友,比較溫和,所以也沒有重視。
這幾天和合伙人深度聊天盤點了多年的問題,他承認自己修改注冊資本錯了,經過1次事件,現在終于重視了,需要修改。我建議他去學習一下財務、股權知識,這一塊是他所欠缺的,以前作為職業經理人,沒有涉及到這塊。因為你自己知識欠缺,就對別人提的建議,會不重視,反而會認為對方提問題有什么背后的利益考慮。
現在很多公司,注冊資本也就100、200萬,融資時,如果估值1億,資本投資2000萬,如果投后估值1億(方便計算,投前、投后估值都可以談,本文為了方便計算理解),資本占股份20%,如果現在注冊資本200萬,那么2000萬進入公司時,如何操作呢?
假設X=注冊資本 Y=2000-X,Y的金額進入資本公積,也就是增值部分。
X/(X+200萬)=20%
X金額就進入注冊資本,注冊資本就是X+200萬,然后到工商修改公司章程,某資本注冊資本多少,占股20%,Y進入資本公積。
為什么要這樣呢?
現在公司是認繳機制,如果注冊資本5000萬,你說占60%股份,你就認繳3000萬,就是說你未來要繳納多少錢到公司作為注冊資本,但是實際你轉賬公司(備注:投資款)只有300萬,剩余的2700萬,未來按照公司章程規定的時間交齊。
但是在公司發生貸款、負債、拖欠供應商貨款時,如果公司的資金不夠,股東就要按照認繳3000萬來承擔責任,這個就很可怕了,你可能要賣房子、賣資產來償還了。所有的股東都面臨這個風險。
在融資時,資本很可能就要你全部交所有的錢了,股東哪有那么多的錢呢,你可能想說,我說服資本接受,但是這樣增加了談判的障礙,另外即使資本接受了,未來資本要退出,或者不斷的融資,每一次都會涉及這個問題。資本退出,要求你承擔,你就得掏錢。
注冊資本,不要隨便弄一個數字。初始創業時,按照自己情況來弄,自己認繳多少,最好要有這個能力繳納,一般100 200 300萬都可以。
現在如果做互聯網平臺,需要申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需要200萬注冊資本;
現在要做第三方支付渠道的服務商,如果你需要做分賬,調用分賬接口,就是要600萬注冊資本。這是對方的資格要求,提高門檻。
咨詢熱線
0755-86358225